close
很久沒有搭末班的捷運回家了,自從有了機車之後,通常出門都不太在意回家的時間,也從來不過問捷運最後的發車時間究竟是幾點,每次遇到需要提早回家的朋友們,也會在心裡覺得,要這樣被交通工具給制約,實在是件很麻煩的事情。

人就是這樣,通常不太能站在別人的立場,替別人著想。

我常常想起跟同事之前的某段對話;他斥責我是扼殺環境的兇手,我反擊他是無行動能力的廢物(註)。

原來末班的捷運上還有這麼多的乘客。 

沒騎車的原因是重感冒害的,下午才去打了一針,還昏睡了幾個小時,連電話聲都沒有聽到;總是容易感冒。

「分手也不一定是壞事。」我們的結論是這樣。

雖然就對他們的情感上來說,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;我們也都清楚,感情裡發生的衝擊與爭執,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明白的。

我有點無法理解「年紀到了」的這個說法,即使我常常用上這個理由。

感覺上人生像是被安排好的,某個年齡都會有某個年齡該做的事情,或是該進行的生活目標,像是結婚、像是生孩子、像是升職、像是加薪、像是分離、像是團圓、像是重新開始;

或是「到了某個年紀之後」,看演唱會的時候開始只想選擇能劃位的場次;或是逛街的時間越來越短;或是待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長;或是身上的脂肪越來越難消失;或是換季過敏的情況越來越嚴重;

真的跟年紀有關嗎?

還是,這也只是自己替自己找的藉口而已。用那些形式上的數字來替自己設定生命的里程碑,於是出現了晚婚、高齡產婦、黃金單身漢、老處女等等等,這些因為形式而被定義的名詞。

女生在這種數字的遊戲當中好像總是吃虧?

「為什麼一定要有目標?」他問著。
「你有沒有曾經想過因為想要跟她結婚,而為你們兩個努力做些什麼事情?」她問他。

「妳們女生總是把事情想的很美好,又喜歡要些什麼承諾,對男生來說壓力真的很大。」他不懂的是,我們要的不是什麼一輩子或是住好吃好的美好表象,而是一種兩個人知道該朝什麼方向前進的確定感。總不可能真的這樣吃吃喝喝,玩樂過一輩子吧?

跟以前分組報告討論一樣,聚完會,大家還是依照原本的生命軌跡運行。

而我,

為了趕上末班捷運,在街上用力的奔跑著。 



(註)‧同事覺得我一個人開車,是在破壞環境生態;而我說他廢物是因為,只要聚會有可能超過十二點,他就會希望有人能載他回家,自己想辦法其實沒那麼難,是吧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e12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